从前天开始,我已着手收集关于叙事与游戏化结合的相关论文和资料。然而,由于并非科班出身,我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停留在表层思考。虽然我考虑过通过系统学习来攻读学位,甚至希望能到国外进行深造,但理想总是美好,而现实却显得无比骨感。

除了漫长的道路与反复的周期,我还面临着巨大的外在阻力亟待克服。想到那“不可能实现的三角”——学历、金钱与技术,即便我能够满足其中的任一条件,便可润的出去,但我却完美地与任何一个都避开。

当然,对于叙事与游戏化结合这一课题的研究,我将持续进行,尽管最终可能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至少我已追随自身的热情与愿望付诸实践。因此,我会继续收集相关材料,并着手撰写开题报告。因为在过去,尽管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这项研究总是令我时常回想,让我心生渴望去探索。或许,这项课题中确实蕴藏着我内心深处尚未觉察的需求。

针对润出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并探索其他路径,以期找到更为曲折的解决方案。因此,我选择在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三角关系中,找到通过时间的积累,更加相对易实现的要素——技术,选择编程这一途径,以期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尽管深知这一过程并非轻而易举,掌握相关技能固然重要,但积累开发经验同样至关重要。尽管前行的道路充满挑战,这或许是在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中,相对较为可行的一条路径。因此,老老实实地先学习,同时寻求通过外包等途径来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需要积极寻觅潜在的雇主机会,看看得有没有机会得到机会润出去。

选择编程的另一个缘由,是因为想要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后,可以把它与AI结合,并应用于疗愈和人生叙事上。

因为很早以前就想过,如果将个人日记、故事、传记或者思考碎片等上传并训练AI,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熟悉自己的AI助理。目前思考在两个方面上应用:

一个就是AI会将自身的知识与当事人过去和当下的思考结合起来,并且根据当事人的提问,给出更符合当事人自身情况的参考策略。而不是完全依靠训练的AI通用知识,除了容易产生幻觉,给出的答案也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另一个设想是将个人日记、故事和传记进行上传,以训练出一个熟悉自身的AI虚拟人,进而实现陪伴的功能。这一构想不仅适用于那些不愿意结婚生育的年轻人,也为因子女缺席而感到孤独的老人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这种陪伴不仅是随时可得的,更是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实现盈利的主要目标可能是成功的企业家群体,但真正的价值却在于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或许,我并不一定要通过学术的途径来实现我所追求的目标。也许,选择后者这种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尽管前方的旅途充满挑战,但这条路依然是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