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执意投身于心理学相关的。起初,我的回答是“执念”。然而,认真地去想了想,我依然未能理清这种执念的根源所在。也曾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但即便是在放弃之后,内心深处对这件事的渴望却依旧强烈。
我最初想要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确实源于我曾经历过一段至暗时刻。在那段时间里,我深受打击,整个人颓废,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得以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中的各种工具为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今的我,不再是那个需要被治愈的角色。
我借助这段经历,为他人提供了疗愈咨询。或许是因为那段经历对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也想为那些陷入困境的人提供支持。然而,我并不把自己置于拯救者的角色中。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其实也在透着别人的问题来学习自己的功课。
在咨询过程中,我始终怀有一种担忧,害怕自己无法胜任。正因如此,我在实施过程中愈发紧张,导致思维变得迟钝,难以顺利推进下一步。
几次失败的经历确实是我想要放弃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依然渴望投身于此。如今,我已无需借助他人的问题来领悟自己的课题,因为那段经历逐渐澄清了我内心的需求与未来的目标。虽然目前还只是一束光,只是指引我去探索。
昨晚在洗碗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份执念的来源。回想起我曾与他人分享过这个的想法:我从事心理相关工作的初衷,并非将其视为一生的事业。倘若我不得不一直从事这一领域,我可能会感到乏味,甚至难以坚持下去。
我想要的可能就是去感受不同事物,让自己有更多的体验。所以我不需要去真的非常精通,或者说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提出“将叙事与游戏化结合的疗法”并非我要真的使得它真的去颠覆学院派,而是刚好在体验的过程中,有一个新的想法去实践和体验而已。
让我想到这一点的,非但仅是洗碗这件琐事。或许是知道即将参演一部话剧,尽管表演的很短暂,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足够珍贵。演话剧一直是我渴望体验的事情。
之前我曾尝试将表演与疗愈相结合,但由于当时的环境似乎并不适合这种探索,我最终选择了放弃。然而,这段经历也促成了我对叙事疗法的深入思考与实践。看起来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而这背后应该呈现了我的一个价值观:人生嘛,不就是一场游戏。Why are we so serious(为什么这么严肃呢)?不如用有限的人生去感受不同的体验。
许多人穷尽一生,循规蹈矩地在上学、工作、赚钱和养家糊口之间穿梭,生活显得单调而乏味。他们未曾真正体验生活的多样性,反而觉得这种日复一日的状态安逸而可取,也不愿尝试新事物。
这对于我而言实在是令人沮丧。我不愿意被束缚于某个框架,也不想按照父母的标准生活,那样的人生无疑乏味至极。与其被动接受,不如将这无趣的旧框架摔掉,主动去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这或许正是我在考虑做心理学相关时,想要融入游戏元素的原因所在。